原住民運用科技翻轉教育

澳洲的數位管理專案透過雲端與機器學習,協助傳統故事的保存和流傳

數位技能賦力原住民以獨特方式激發無限創造力

我們不免會對數位轉型和新興技術的全球影響感到驚訝像是人工智慧、擴增實境和雲端。但是,我們也要關注數位鴻溝正在逐漸加深的問題。在未來幾年這種差距會擴大還是縮小?那些已經因過去科技和經濟變化而被邊緣化的群體以及少數民族將受到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塑造改善眾人生活的數位時代?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包括亞太地區的原住民也必須參與這個對談。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這將會對部分獨特的部落以及文化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不少人抱持著謹慎的態度。然而,這次將有何不同?

 在今年 Bett Asia 教育論壇上,Microsoft Philanthropies Asia50個非營利夥伴熱烈討論如何讓數位科技的教學在社會上更具包容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參與者中包含一些在原住民部落工作或原住民合作的專家和企業家,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使用數位科技,以獨特方式激發無限創造力。
以下是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臺灣的三位代表的觀點
:

 Ben Bowen 是澳大利亞 Shared Path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他是西悉尼維拉朱利(Wiradjuri)人,出生於Gadiga,成長於Wangal,而這兩地現今被稱為雪梨西區內環。他認為數位科技和電腦科學教育更能達成終極目標: 擁有做決定的能力。他列舉了澳大利亞偏鄉地區原住民部落成員長期面臨的困境: 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工作,他們不得不搬離農村去更大的城鎮,這樣的轉變意味著他們可能失去與這片幾千年來寶貴的土地、精神和語言的聯繫。然而,數位科技允許任何人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學習和工作。

 「我們不再需要用我們的文化來換取西方教育,也不必再成為西方勞動力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兩者兼得,雖然外界一直跟我們說不可能,但現在證明我們不需要被迫選擇。」Bowen認為原住民應瞭解和使用科技,以為後代保護獨特的文化資產。「如果我們在這趟科技旅程當中,只是扮演被動的角色,可想而知,部落的情況會變得更糟糕。我們需要轉型,向大家展示如何運用科技提升目前工作、保護文化資產、學習語言,讓所有正在嘗試的事情變得更好。

 「我們不再需要用我們的文化來換取西方教育,也不必再成為西方勞動力的一部分……

 「本質上,我們將科技視為有利的工具。舉例來說: 我們的文物在世界各地的每個博物館裡展出。這些文物屬於我們,我們卻無法使用。但透過科技,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掃描,使它們重新融入我們的語言和文化。」

Bowen明白一些傳統的長輩可能會擔心科技會有負面影響。「他們看到孩子們長時間直盯著螢幕,對於到鄉間走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完全不感興趣。但我們運用科技為他們構築了與年輕世代溝通的橋樑,彌合彼此之間的認知差距。我們的長輩現在不能長時間在鄉野散步。但我們可以用無人機之類等設備來拍攝鄉村風景, 他們可以把故事告訴孩子們, 這樣我們仍然可以保有我們的文化,永續流傳。」

Bowen指出可以利用Microsoft Hololens展現動畫與現實重疊的擴增實境,向孩子們述說栩栩如生的傳統故事。「我們長大後,即使並沒有親眼見到那些故事的畫面,但我們相信它們就在我們身旁。現在,一戴上 HoloLens 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想像的東西其實存在,這是一種聆聽故事的新方式」。

澳洲的數位管理專案透過雲端與機器學習,協助傳統故事的保存和流傳
澳洲的數位管理專案透過雲端與機器學習,協助傳統故事的保存和流傳

Shared Path確保其專案尊重當地習俗和信仰。Bowen說:「該如何使科技與文化規範互補?」舉例來說, 微軟 Digital Custodians慈善專案的參與者使用機器學習語言、Azure 雲端運算、以及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記錄社區領袖以母語講述故事。參與者選擇這個方式去確保他們的語言得以保存, 而不會分享部分社區的保護短語—這是其他語言保護倡議行動所常見的失誤。

Hinerangi Edwards,現任AATEA Solutions執行長
Hinerangi Edwards,現任AATEA Solutions執行長

 

Hinerangi Edwards 是AATEA Solutions執行長和紐西蘭毛利語言委員會 (Te Taura Whiri i te Reo Māori) 專員。她一方面追求卓越的顧問事業,同時以傳統的方式撫養家庭。幾年前,她和丈夫Kiwa Hammond辭去城市的工作,搬回丈夫的部落,定居於該國北島的東海岸。科技使他們能遠端工作並保持聯繫。

她解釋說: 「我們想在有長輩的環境中撫養孩子。科技讓我們能夠住在家裡,兼顧部落與家長身份,並同時打造我們的事業。我們想為孩子營造三代同堂的和樂生活環境。我們仍保存我們的傳統語言。這是我們夫妻倆感到非常滿足的成就之一。

 

 

 

我們希望與我們的孩子一起創造未來……”

在Hinerangi對孩子的教育裡,包括在電腦科學方面,毛利語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要讓孩子學習英文之外的第二語言,而是要讓他們能夠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電腦科學課程中大約有 4, 000個新毛利語單字,我們需要讓孩子了解這些字詞和祖先的關聯,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不僅僅是字面上的翻譯,而是在文化面有連結且認同。

「如果我們走進電腦科學教室說:『 嘿!你知道嗎?每個人都用英語教學,所以讓我們忘記我們自己的語言吧,因為它實在太難了』 這表示我們將自己的語言遺棄在過去。」「我們並不想這樣做。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和所有的後代,要能永續享有我們的文物、生活方式以及彼此之間的連結。原住民語言若是能依舊被活躍使用是我們的福氣,若是我們失去了部落的任何一項文化,將產生不良後果。「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孩子有選擇。我們希望與我們的孩子一起創造未來……。而不是只能接受別人對美好未來的看法」。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的策略長王宇生去年親眼目睹了電腦科學教育和文化的關係,原住民學生用 Minecraft 創建了自己的虛擬村莊,並在過程中獲得了三項全國比賽裡的創意獎。這些孩子來自島上偏鄉角落的一所小學,他們利用這次經歷,與自己的文化資產建立了深刻的情感和藝術連結。

在台灣的原住民學校教導學生使用數位技能
在台灣的原住民學校教導學生使用數位技能

“他們將傳奇的元素融入他們的Minecraft設計中,這些元素並沒有存在於現實生活,而是存在於他們的腦海裡。這些都是對於他們文化特性的真實表現。

身份認同的保護,比獲得技術性技能更加持久。文化認同是終生的課題。

臺灣原住民人口約占臺灣 2,300萬人口的3%。許多人來自偏鄉地區,多年以來人口減少限制了當地的經濟機會。離鄉背井的原住民家庭和年輕人,往往沒有再回來,導致王宇生老師所指出的「喪失文化認同的世代」之現象。

王宇生老師看到了電腦科學研究和文化之間的互補性。原住民學生可以利用科技 「保護並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基於這個考量,為台灣而教希望招聘更多的原住民教師,並培育他們成為社區榜樣的能力。這個組織還為教師提供一線培訓,加強與文化相關的學校課程。

王宇生老師表示「瞭解科技是如何工作和運作的, 能以各種方式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這是很好的」。然而,身份認同的保護,比獲得技術性技能更加持久。文化認同是終生的課題。

Tag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