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創新人才、合作夥伴 打造台灣金融業數位韌性

根據金管會最新調查統計,2021年度國內金融業者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總金額為新臺幣158.59億元,較2020年增加約16%2022年的投入經費預估更將大幅成長到312.15億元。為加速數位金融服務轉型,金融產業將以更前瞻、開放與積極的態度面對全球革命性的變革。11月4日由台灣微軟與IBM共同舉辦「2022金融雲趨勢高峰論壇」,現場上百位金融科技相關領域代表齊聚一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秘書蔡福隆中華開發金控、台灣微軟、IBM等台灣致力於推動金融科技的產、官、業者透過精闢的主題交流,期在科技促使數位轉型步調加快的同時,推動金融產業從「政策、布局、轉型」層面在這波浪潮下躍升永續發展 

金融產業如何善用科技賦能跨時代的金融創新?台灣微軟大型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李倩表示,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2021金融業生產力調查報告》,在疫情的影響下72%的金融服務業者以企業永續發展的生產力策略為基礎,重新思考組織變革、擁抱平台經濟,並將敏捷思維導入企業經營,以利掌握數位勞動力。 

雲端佈局資安優先 異地備援提升營運韌性 

然而,多數金融機構雖投入高達30%的年度預算進行改革但改革之路卻充滿挑戰,主要限制來自於幾個層面首先,傳統金融業多半受到金融機構的高度監管,影響其嘗試創新的自由度與可能性同時,相當多的金融業者希望在原有的軟體架構上,建構完善的數位服務,然而既有系統大型且老舊,無法輕易搬遷,大部分需要重新開發而銀行內部更需具備數據、設計和技術背景的人才,才能讓產品開發階段在跨部門、跨級別溝通上更順暢,進一步實踐內部創新。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台灣企業連兩年IT投資成長破10%,而金融業在雲端的投資更是高達102.3%的成長。其中「提高IT上雲端的比重加速DevOps的能力」更是下一階段企業數位韌性能力提升的重點。 

李倩並表示,疫情所帶來的遠端工作的需求、烏俄戰爭、大環境的改變帶來了異地備援的熱潮,讓金融業重新思考如何讓營運不中斷,災難復原的重要性。根據調查顯示,2021年上半年有紀錄的贖金高達5.9億美元、大型企業的平均停機成本為每分鐘高達1.1萬美元,企業過去3年中發生某種中斷事件更高達66%。雖然金融業過去都以把資料放在境內與地端為主要方式,但在提升數位韌性的前提下,當台灣面臨地緣政治的風險,更應該重視海外備援降低營運中斷風險 

台灣微軟大型金融事業群副總經理李倩

微軟近年在雲端發展上不止提供平台,更加值了產業所需要的服務創造客戶體驗的差異、賦能員工、打擊金融犯罪,以協助金融客戶加速創新,穩健成長。包括開發金控、兆豐銀行、美國的Capital One等都是微軟在台灣與全球的重要成功案例。李倩指出金融業者通常擁有許多不同的系統,如何與系統解決方案夥伴共同合作,開創『最強外掛』,才是提升服務達到數位賦能、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 

善用雲端平台優勢 金融業加速數位轉型

中華開發金控資訊長楊偉強

中華開發金控資訊長楊偉強指出,以往企業認為導入雲端服務是支出,但實則為投資,金融業科技上雲可以協助企業快速回應市場(Time to Market)。而財務的運用,也從過去一大筆投資的資本支出(CAPEX)轉變為用多少花多少的營業費用(OPEX)。 

楊偉強表示雲端是基礎建設,組織與人才是否能善用雲端平台的協助來加速轉型才是重點,「雲端絕對不是只屬於IT使用,而是團隊與人才共同合作,才能有效達成提升營運效率的期待。」楊偉強指出許多企業對雲端的安全性有所顧慮,其實關鍵是必須深入了解與積極管理網路安全,才是防護資安的守則。此外,導入雲端也不代表應立即捨棄地端資料中心,微軟透過混和雲解決方案,讓雲端可以與地端身處同一環境,在轉型的過程,讓組織有足夠時間熟悉,人才有時間養成。 

對於金融轉型而言,建立數位韌性由科技,人才以及解決方案缺一不可,企業在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裡,必須因應複雜的環境變化,進行滾動式檢討,以因應當前和未來需求的最佳工具,有效落實IT策略,以配合金融數位轉型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