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主内容

微力笃行 科技赋能

微软是谁,微软在做什么?当每位用户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修改 Word 文档,用 Skype 拨打视频的时候,我们也许渐渐淡忘了提供服务的这家公司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当微软有机会去服务全球的数以十亿计的用户时,我们已经不能只去思考什么样的技术能让我们的收入最大化。微软成了一家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公司,它的意义要远远高于一个商业组织。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年来,我们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过程始终无法抛开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在微软看来,它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这让我们必须重新去思考社会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最本质的诉求究竟是什么。当然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钱和物资并不是最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它们的确很重要。这个概念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很多人或者组织给我们的反馈是他们反而更期待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会让他们有机会去实现更大的价值,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因为当这个社会对于通过技术改变自己这件事的渴望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时,我们便深感责任重大。尤其是技术已经被赋予了连接、潜能、希望等各种社会的维度,它正在变成每一个人或组织手中的“力量”。

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予渔

“授人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这句中国古老的谚语即便放到今天,依然足够有说服力。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并不奢望自己提供的帮助能够即刻制造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工具,这涵盖各个领域的各个环节,让它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力量”,创新也因此应运而生。实际上,这样的变化正在发生着,Azure在中国已经运营了一年,我们也惊讶于合作伙伴自己创造出的一些颇具创新力的产品。

看起来我们的策略和当初设想的一样没有偏离轨道,信息技术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起初我们只是希望能用它去代替人工,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但当数据庞大到一定量级时,我们发现甚至可以利用技术去挖掘社会各个层面的潜能,比如政府会利用数据去治理雾霾,再比如一些个体创业者完全依赖于云计算,就可以去完成原来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做出来的手机游戏。

这都是潜能的效用,有些看上去的确不可思议。但它们的确是在某些层面上超越了“效率”的定义,我们的合作伙伴正在挖掘,甚至创造一些潜在的需求,这让整个中国充满了创新的意味。

不过,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让所有的人和组织都拥有理想的能力,是件多困难的事情。这整个过程太繁杂,我们很难面面俱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生态系统放在如此高的战略位置上,当在内部反复地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的结论总是归结到微软需要做得更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需要做得更多。

所以,我们把战略方向放在了云上。微软开放地去接纳各式各样的数据,我们认为未来“连接”世界的就是这些数据。它跨越了终端的概念,我们甚至不在意它是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实际上,在未来的世界里,合作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竞争。

而当我们拥有这些数据,并让它们流动起来时,上述的那些效应就都产生了。这让我们豁然开朗,之前我们花费巨资去研发一款操作系统,并且寄希望于一下子去改变世界。但现在我们发现,一些微小的,却更贴近用户的“微创新”反而让这个社会精彩无比。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和一系列的技术工具。

就这样,Jili-01当一个生态系统慢慢成型之后,我们不用在一些细节上纠结过多,它会自发生长。数据会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开发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创业机会,而我们的用户也开始意识到这些改变的正向价值,他们如今乐于在这上面投入资源。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去进行一些理想化的事情。微软研究院的很多项目都是在帮助残障人士去填补身上的缺陷,你无法想象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热情。当看到聋哑人士听到声音,肢体残障人士在运动场上挥舞棒球杆,一些色盲患者完全享受在画画过程中,这都是太让人感动的情境。

一些颠覆性的尝试也在发生着。我们在帮助敦煌修复壁画,我们也想通过技术去翻译那些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语种,这些都不存在商业价值,但我们无法低估它的社会价值,毕竟相比于那些同样有梦想的普通人来说,这个特殊族群对能力的渴求更加迫切、也更加强烈。而这正是我们认为一家公司该拥有的担当,在社会公共资源无法覆盖到的区域,微软有义务冲到前面。

也许我们真的不善表达自己,也不曾刻意地证明微软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因为这已经成为我们的行为逻辑,当我们去思考一件事时,我们总是无法把社会责任抛在身后。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无限挑战的路,但既然我们决定要这样思考,决定坚持这样的理念,我们就会继续前行,这就是微软。

下载2014年企业公民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