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主内容

微软“青年说”,一场与战略无关的对谈

在微软结束了Build 2015开发者大会之后,众多媒体不吝把“越来越酷”、“微软变巨硬”、“更加开放”等溢美之词用在这家在一年前还举步维艰的公司身上。

把“转型”定为公司战略的企业不少,但大多是扭扭捏捏地喊口号,纵然新任CEO会为一家企业带来战略和作风上的转变,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微软内部有着怎样一群员工在践行着如此彻底的转变?

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走进了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微软大厦,与三位微软青年进行了一场与公司战略无关的交流,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端倪。

ZZH_5559在谈及当初是什么契机让他加入微软的时候,第一位受访者陈亮坦诚地说,面对微软的Offer,有什么理由要拒绝呢?“可是2013年,微软当时境地并不是很好,你有过什么担忧吗?”我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探究微软员工对两年前公司遭遇的危机的看法。

而他的回答是:“微软吸引我的除了国际化的平台和视野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人格魅力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一家值得我尊重的企业,我从内心对公司有一种崇拜感。而且对于当时微软所处的环境,我并不担心,人可以在顺境中很好地生存,也可以在逆境中得到更多锻炼。”

在加入公司初期,陈亮在工作上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他说“相比于公司很多经验很丰富的同事,我在对技术和业务的熟悉程度上都很欠缺。”但好的是微软有非常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从加入微软的第一天参加的第一个培训开始,之后一年的时间我都在不断地加班学习。微软内部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无论是技术层面、业务流程经典方法论还是客户最佳实践和经典案例,上面有看不完的技术文档和案例,员工可以随时登录学习。经过一年的量的积累,我才开始可以独立完成订单。”

随后的陈亮在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团队共同多次为公司打下行业“第一单”。

在交流中,陈亮始终保持着诚恳和谦逊的态度,他说:“以前的微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软件授权的销售上,通过单向沟通从客户那里获得收益。但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了新的业务模式,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上,将很难推动业务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和学习,一方面思考新环境下的生意模式,另一方面要向客户、合作伙伴学习能带来更多、更好价值的合作模式。”

作为在唯一在中国商用的混合云服务提供商,微软Azure云服务在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初期面对政府客户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对“云”概念的不了解和对安全问题的担忧等。

当我问到他是如何拿下政府领域“第一单”时,陈亮表示挖掘用户关心的痛点和诚恳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们必须了解他们在关心什么,同时又在担心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而且要本着诚恳的态度和他们沟通,因为我从内心真的觉得微软的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更高的价值。”

在工作上取得成绩的同时,陈亮对微软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加入之前,我对微软的认识只停留在Window、Office等传统产品上,而且觉得在技术领域有些落后于谷歌,甚至是BAT这样的企业。但之后的认识被完全颠覆了。微软有太多外界看不到的‘高精尖’技术了,即便作为内部员工,我也认为微软研究院现在做的研究非常地前沿。”

ZZH_5749“IACE”是第二位受访人庄静媛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我们高中的校训,分别代表着Independence(独立)、Ability(能干)、Care(关爱)、Elegance(优雅),这也成了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和对自己的要求”。

与她的交谈中我感觉到她身上散发着典型的“微软女性”的气质——思维灵活、逻辑清晰、有担当,同时又不失优雅。

正值五四青年节来临,交谈中我兴起提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五四精神”这个概念,想了解在新时代互联网浪潮下如何重新诠释传承下来的“五四精神”。对此,她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五四精神”需要年青人具有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的精神, 正所谓“适者生存”。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加入微软近两年的她也深切感受到自新CEO萨提亚·纳德拉上任后,公司为适应新的“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所做出的变革和实践。

庄静媛在加入微软之前,曾离开原本的软件开发工作,重返校园进修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通过MACH MCE项目(微软全球MBA管理培训生项目,为入职者提供全球轮岗机会)加入微软。

谈及这段经历,她认为微软对人才的重视程度非常与众不同。

“当时MBA同学毕业后有很多加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而像微软如此重视人才的企业非常罕见。很少有企业在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之前,就提供18个月的全球轮岗机会。微软已经长期坚持MACH项目长达近20年,这种‘长期投资’可以证明微软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公司了解‘人’才是推动变革的关键因素。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变革的决心,是我特别喜欢的特质。“同时微软内部还有着完善的“导师制度”。

庄静媛表示,在加入微软之初,公司内部的导师制帮助她成长了很多。

“在刚加入到这个组织的时候,每个新人都会有一位导师,可以是被动分配,也可以是主动指定。导师与你的关系亦师亦友,跟你畅所欲言,而且以一个‘过来人’的眼光为你传授工作上的经验并建议适合你的职业发展路线,介绍公司业务和企业文化的概况。导师不仅可以答疑解惑,而且可以在你困惑迷茫的时候如灯塔一般指引方向。“直到现在,庄静媛还保持着和导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沟通的习惯。

“另外,公司无论是从决策方面还是日常工作领域,都在深入强调变革的理念。而且我能够看到,公司对于每个变革都能够快速地响应并落地执行——例如在我18个月的轮岗期间,公司对于云的技术支持服务内容就根据市场反馈和客户需求更新了两三次。这么快的变革和市场响应机制是我加入微软以前没有想到的。微软的另外一个特质是它的多元化,我们平时和世界各地的同事沟通其实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可以接收到非常多元化的信息,并应用到本地业务中,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同时也加快了我的能力提升。”

好学似乎是所有优质人才的必备特质,庄静媛也不例外。在工作之外,她一天可以“啃下”一本书。这种学习的精神在她日常的工作中更能体现。”

谈到面对如何疏导平时的工作压力时,她并不认为压力是件坏事,有压力就有动力,并往往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两者的关系。但即便不需“舒压”,她平日依然选择自驾和摄影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摄影能为我打开一个窗口,让我用独特的眼光看世界,而自驾则能为我带来激情,让我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ZZH_5688我当天到达微软大厦的时候,送我进电梯的是一位黑黑瘦瘦带着眼镜的“实习生”,而没想到的是,这位“实习生”就是第三位受访者费旭东。

刚开始我无法把眼前这位青年与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画上等号,直到谈到一些问题,他流露出工程师特有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费旭东所在的部门是隶属于微软全球的IT开发团队,主要负责微软主站Microsoft.com的站内搜索服务的研发。和之前的两位受访者不同,他的讲话风格言简意赅却又一针见血,有着明显的工程师风格。他并不把微软定义为“互联网企业”,因为他认为微软和狭义的“互联网企业”在研究领域和行事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追逐‘热钱’,什么领域火就进行相关领域的软件和产品开发。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做出一些技术和理念上的创新和改变。”

费旭东是2012年通过MACH IT项目加入微软的,入职初期,面对两年四个岗位的技术轮岗,他遇到了不小的挑战。“在不同的团队要面临不同领域的项目和不同风格的经理与同事,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半年的时间不太可能深入地接触到每一个项目的核心,所以就要求我们要有快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微软的导师制度和各类培训让融入公司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经过三年的历练,他成为了团队中“最年轻的工程师”,谈到自己的转变时,他说:“相对于三年前的我,我觉得我变得更加职业、更加专业。同时,这两年的轮岗经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敢于在任何一个会议中说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付诸实践。”这样的体会产生于微软对年轻员工的包容,并为他们提供“试错”的机会。“微软认为从错误中获得的经验其实更有价值,其实这是一种冒险精神,但微软教给我最大的地方就是要勇于冒险,基于理性的冒险。”

放弃赖以生存的Windows和Office授权费用盈利模式,发展云业务,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不就是微软基于理性的一次“大冒险”吗?目前看来,微软这次似乎赌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