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主内容

认知未来世界, 从学习编程开始

祖雪媛是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校长。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35年来她逐渐由当初的一线教师转变为现在的教学管理者。身份在变,职责在变,但是关注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并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的初衷始终没变。

“我一直在想我们做教育,应该是做一个做今天想明天的教育,这些孩子十年、二十年以后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应该需要怎样的品质、怎样的能力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英语的推广和普及、对国学的重新重视都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在祖校长看来,在信息化空前发展的当下,编程的学习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IMG_2603“和以前比,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这些科技,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思维,而编程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

 

和其它阶段的教育不同,小学对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求更高。由于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内容及模式还在探索中。如何将抽象的编程概念变为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是祖校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2015年12月11日,微软志愿者带着15人的团队来到白家庄小学,让四年级1班、2班、6班的学生们零距离接触“编程一小时”。

“刚开始,我很担心孩子们能不能理解编程。活动一开始,我发现之前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孩子们都非常专注地思考怎么通过游戏中的各种关卡,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真的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像编程这种抽象的知识。”

20160106-2祖校长提到的游戏,其实是微软携手Code.org共同为6岁及6岁以上的青少年打造的,基于《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的编程教程。可视化的编程语言、简单的触控操作、生动有趣的游戏关卡,《我的世界(Minecraft)》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了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计算思维的培养, 祖校长认为编程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关注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够增强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我觉得编程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计算思维、创造力、再到团队协作,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单一学科都难以实现的。”

祖校长表示,为了助力孩子们的成长,白家庄小学期望与微软能够进一步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将“编程一小时”这种教育形式更好地应用于日常教学。通过“编程一小时”,白家庄的孩子们开拓了视野,然而,这并不是个例。2015年,12 月 7 日到 13 日期间,微软在全球 6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38745场“编程一小时”活动。在中国,微软在北京、上海、苏州、长沙、深圳等地组织和开展了”编程一小时”活动,近83000个孩子参与其中。从2014年12月到现在,微软将“编程一小时”计算机科学教育带到了3600余所大中小学校,超过26万名中国学生与全球同步享受到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课程。

除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学校参与到“编程一小时”活动中,微软内部也有很多员工参与其中,吴国斌博士便是其中的一位。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资深项目经理,吴博士一直非常关注计算思维教育在中国的开展。“编程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以来,他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志愿者及各类组织的大力支持让编程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旨在推广和普及编程教育,释放孩子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的第三届“编程一小时”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对于微软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