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主内容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設計出適合所有人的混合辦公會議體驗

微軟諸多團隊如何齊心協力,打造辦公室工作者之間沒有距離的會議環境

這一切還得從好多買的幾張折疊桌說起。11月時,Microsoft Teams的產品主管Greg Baribault和同事Shiraz Cupala徵用了「蜂巢」(the Hive)裡的兩間辦公室。「蜂巢」位於微軟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總部,是一個供原型設計工作使用的空間,他們二人的計畫則是設計出未來的會議室,此會議空間將與軟體緊密融合,而且遠端和現場與會不分優劣、合作無間。「蜂巢」團隊若是成功,創造出的新模式不僅可能改變商務會議,還可能改變團隊交流的各種方式。

隨著專案如火如荼展開,二人也拋棄了一開始的廉價好多摺疊桌,改用250公分長的瓦楞紙做移動式牆面及各式臨時家具,並用PowerPoint簡報測試會議室中的每位與會者能看到(或看不到)哪些情況。很快,公司各部門的人也被吸引過來,從研究員、工程師、行銷人員、Microsoft Teams產品開發人員,到下一代硬體設計師,大家都來出一份力,有些人製作家具,有些人扮演與會者,其他人則幫忙測試不同的音訊設定。

Baribault說:「大家在討論能做什麼時,都很有合作精神,也抱持開放態度。」 「還有軟體工程師來幫忙割紙板。」 微軟的場地團隊及數位團隊也跟「蜂巢」組員攜手合作,負責實際的視聽器材佈建,並提醒眾人別忘了職場硬體環境的真實狀況,以確保最終成果能供微軟(及客戶)實際用於大規模佈署。

疫情催生了這個團隊,當初組隊時所預期的未來而今已然來臨:混合辦公時代,辦公地點比從前更有彈性,無論身在何處,都應有如共聚一堂。需求十分明確,而企業也開始重新思考並安排工作環境:相較於疫情前,每周大家在Microsoft Teams開會的時間增加了148%66%的企業決策者正在考慮重新設計實體空間,使其更適合混合辦公環境。

混合辦公未來,微軟有何願景 

微軟眾多團隊齊心替全新辦公空間打造原型,並搭配同時考慮遠距及現場工作者的最佳協作方式。這些原型將會逐漸納入Microsoft Teams會議室當中,本文中將舉例說明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然而想要真正遠距和現場並重,混合辦公就不能只是理論上可行,實際上也必須行得通,此外會議也得考慮各類與會者的狀況。當然,遠距工作者一直都有,但有時會覺得人溝通彷彿是拿著吸管「以管窺會」,會中同事的影像解析度和取景角度都很差。隨時隨地全面混合的時代即將來臨,屆時無論遠距或者現場,沒有人的開會品質該是二等公民。為了達成此項承諾,微軟的團隊不只需要重新構思實體會議空間,還得重新想像整個線上溝通、協作的體驗。

微軟首席科學家Jaime Teevan指出:「混合式會議的風險在於,現場與會者成了會議室中的不知名面孔,而遠距參與者則有如對著空氣說話,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在聽,也不知道該如何加入話題或輪流發言。」 「若是回歸過去常態,又會錯失這個讓職場未來煥然一新的難得機會。」

化研究為產品 

「蜂巢」團隊放眼未來,想像會議中所有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彼此互動、共同創作,即時分享各種內容及想法。每個人都能面對面、眼對眼交談,知道自己在跟誰說話,也知道自己在會議室中的位置,每個人都能使用同一個虛擬白板,也都能看到筆記跟聊天內容。

要實現這樣的願景,需要哪些新的會議室配置、新產品、Microsoft Teams新功能?加入發想行列的微軟同仁越來越多。比如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馬爾他專案」(Project Malta)的科學家曾根據微軟及其他機構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探討混合式會議的配置,主題從遠距親臨(telepresence)到目光注視無所不包,而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也提供了重要的洞察,只是過去僅止於原型,或者停留在理論階段,直到後來碰上情,大家不得不趕快重新思考職場的未來。微軟首席研究員、馬爾他計畫主任Kori Inkpen表示:「我們現在在做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回顧過去如何想望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2012年研究案IllumiShare的示範影片中,有兩個人在玩遠距的井字遊戲,影片很簡單,卻預言了今天的虛擬白板所能實現的沉浸式協作。此外,因聆聽單一喇叭發出多個人聲導致認知疲乏,以及人際交流中視線對於培養感受的重要性,這些主題都有相關研究及論文。

其實,微軟的研究人員從90年代初期就開始研究遠距會議。認知科學家、英國劍橋微軟研究院副院長Abigail Sellen表示:「我們目前的工作都有悠久的歷史軌跡可循。」 1991年,Sellen和人機互動領域先鋒、微軟研究員Bill Buxton運用低端技術喇叭,以及便利貼大小的黑白視訊螢幕,製作出視訊會議系統,複製了一場與另外三人間的圓桌會談。而今天,微軟的產品團隊把遠端與會者的影像放在螢幕底部與視線齊平,並將其橫向排列(視線由左而右移動較為自然,且有助於目光對視),努力想創造出他們就在你左右的感覺。此外也使用了智慧喇叭以及空間音訊。 

 

簡史:未來協作 

過去三十年來,微軟研究團隊不斷探索創新的遠距溝通形式,並製作原型,以下簡短回顧團隊的創新研究案: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說到遠距會議的挑戰,馬爾他專案研究員John Tang略知一二。他家住加州矽谷山景城(Mountain View),卻與Kori Inkpe所率領、位於雷德蒙德的微軟研究院團隊共事,是唯一一個遠距上班的團隊成員,大家開會時,從會議喇叭傳出來的聲音也只有他一人。2020年,Tang研究了身心障礙者的遠距經驗;近期Teams改善的許多功能,在這項關鍵研究中都能找到呼應的內容。研究發現,能看到與會者說話的唇形,並非僅對聽障者有幫助,所有人都能因此更了解說話的內容,也因此能減少視訊會議時,單純靠音訊接受資訊的疲憊感。他說:「開視訊會議之所以比現場會議累得多,這是一個原因,畢竟在現場我們能看向說話的人,然後自然而然地去看他的唇形。」 現在,Tang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些觀察心得帶進未來的混合式會議體驗中。 

「誰在看誰?」 

再回來看看「蜂巢」,此時大家正忙著搭建會議室。研究出桌子大小、形狀、攝影機擺放位置之後,原先用卡紙做的臨時設備也逐漸被原型取代,不僅有智慧喇叭以語音辨識幫助遠距與會者找出說話的人是誰、在說什麼,還有攝影機拍攝會議室中每個人的單獨畫面。 

四月,Inkpen開始在「蜂巢」測試原型,由六個研究員扮演同在會議室中的現場與會者,代表遠距工作者的則是CupalaTang,分別在車上用手機及在山景城家中用筆電觀看。Inkpen說:「想像一下,會議室裡一群科技宅。」 「我們進入會場,然後『好,我現在用手指著John。畫面上看起來我在指誰?大家能看出來誰在看誰嗎?』」

當時的原型對於在「蜂巢」會議室現場的人而言運作良好,但對遠距與會的人則不然:架設的攝影機數量不夠,而且有些現場與會者根本看不到遠距辦公的人。Tang說:「我那時就替遠距與會者發聲。」 「大家都在說有多好用,但我們很努力想指出,我們在會議室外頭可不覺得有這麼好,還有許多層面需要努力,才能確保每個人都有參與感。」

英國劍橋微軟研究院的成員除了參與馬爾他專案之外,也進行自己的研究並創建原型。研究員在目前持續進行的多項研究中,運用不同硬體當成遠距與會者的「替身」。例如以現成的輕型Double Robotics分身機器人(想像一根掃帚裝了輪子,上方則裝著視訊螢幕)當成可遙控的視訊替身,用來代替會議室前方螢幕上、遠距與會者的靜態頭像。研究人員還測試了55吋的Surface Hub,可將其推至會議室不同地點播放遠距與會者畫面。

捕捉肢體語言為何重要 

研究一再指出,人類溝通時仰賴許多細微的肢體訊號,而科技能傳遞的肢體訊號越多,混合式會議就越有效率。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輪流發言 

視訊會議中的所「見」所「聞」和現場開會並不相同,於是輪流發言(知道何時可以開口)成為視訊會議最難解的問題之一。疫情期間,劍橋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Sean Rintel主持了一項針對微軟員工開會經驗所進行的大型研究案。研究發現,最為常見的互動難題是:管理該輪到誰說話。此外微軟的研究員還發現了多項影響工作的因素,包括:音質不佳;難以確定自己說話別人是否在看、在聽;視訊會議中的「茫然感」(手勢及目光感覺較不自然,或者較薄弱)等。研究人員也在探索的各項技術解決方案如:整合空間音訊,讓聲音感更為自然;利用人工智慧(AI)來註記同步聊天內容,方便同時閱讀及收聽訊息。 

早在疫情初期,微軟就發現Teams會議中同步利用聊天室傳訊的情況在四個月內成長10倍,用途則形形色色,從問問題、分享連結及檔案,到表達同意及讚美、討論都有,當然也有笑話還有一般閒聊。Teevan表示:「我們發現,平時不太在會議上發言的人尤其喜歡使用同步聊天的功能。」 同樣參與此案的劍橋微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Advait Sarkar發現,女性在會議中利用同步聊天功能加入問答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

然而同步聊天功能是把雙面刃,可能反而使人無法專心開會,而且不同的人對於聊天室的使用目的及禮節有不同期待,再者對閱讀障礙及視障人士也十分不便,還有些人則覺得從書面文字中很難解讀語氣情緒。聊天功能或許能鼓勵集思廣益,但研究團隊表示,若想確保聊天不影響「主會議」,又不希望選擇使用聊天室的人的發言被邊緣化,我們還有許多功課要做。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designing-the-new-hybrid-meeting-experience

回到「蜂巢」,微軟的同仁最後決定,原型已到了可以從頭測試一遍的階段:兩臺投影機在16公尺的投影牆上放映出議程、共享筆記、簡報,還有一群同坐在臺前的遠距與會者。Cupala說:「每次有人走進會議室,到真人大小的同事在背景的襯托下看著自己,都會大為驚嘆。」 「視訊會議常見的疲憊感消失無蹤,彷彿我們真的齊聚一堂。」 話雖如此,仍有尚待解決的問題。Cupala接著指出:「要把大家的視訊影像大小標準化,還需要一些努力;要讓遠端也能清楚呈現現場的與會者,則需要即將問世的新技術。」

Microsoft Teams致力於提升混合辦公的可行性,每回升級改版也都會參考此次的原型實驗,還有過去多年的研究。相關的新功能有些目前已經推出,或者將在未來數月內問世。有些創新工具能改善眼神接觸、提升現場及遠距與會者臨場感,有些則能捕捉肢體語言,讓遠距辦公者順暢協作,並在虛擬白板、PowerPoint簡報等各式材料上註記。(更多資訊,可參考此處。)

Teevan表示:「擁抱混合式會議的同時,也希望遠距會議的某些優點不要消失。」譬如:逐字稿、同步聊天,或甚至只是能看到與會者的姓名。「未來要做的,並非只是讓遠距的人更有與會感而已,也要把這些優點保留下來。」 

若欲詳讀原文文章,請至官方部落格參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