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主内容

【商周專欄】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
坐在寶山上

今年二月底我到巴賽隆納參與 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這個場子,被視為資通訊業界,最具代表性的展會之一。 AI 在產業的落地應用,絕對是今年四天展會最大亮點之一,全球產業生態圈齊聚一堂,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驗。 

展會期間的某個晚上,我與幾位台灣產業先進,約在一間 Tapas 小酒吧裡,酒吧裡人聲鼎沸,多數都是來參展的資通訊相關業者。我與友人們的話題圍繞著展會,也頻繁地提到「台灣」兩個字。在小酒吧熱絡的氣氛下,台灣這個關鍵字,吸引了鄰座陌生人的注意。來自美國、歐洲及中國的參與者,紛紛湊過來,熱情分享他們的觀點,即便背景不同,大家卻有個共識是——他們好「羨慕」台灣! 

我們進一步追問原因,得到以下三個觀察: 

首先,從四十年前,台灣已開始發展資通訊與科技產業,除產業底蘊深之外,人才的教育與技術水平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我們正直與忠誠的價值觀,羨煞全球友人。 其次,台灣擁有超級完整的資通訊產業生態鏈,從 IC 設計、製造到終端裝置都展現世界級水準,這與下一波 AI 落地應用的產業連結需求,高度相關。這就像是當年矽谷,產業鏈與人才聚集,足以讓我們在 AI 領域擁有高度優勢。第三,台灣幅員不大、人口也不多,但產業生態多元且活潑,從製造、金融、電信到零售電商,是個非常適合發展AI落地應用的實驗場域。 

從 MWC 來看, AI 應用明顯地往整合雲端、邊緣與終端裝置方向發展,NB、手機甚或產業機具及電話線,都可以是服務的載體聆聽甚至定義使用者需求,創造出Killer Application」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台灣產業如何進一步整合硬體、軟體、平台及服務,在世界級擂台賽打群架,更是大家引頸企盼的。 

此外,除了 AI 新經濟,全球產業正迎來一波波的「開放」浪潮,從電動車、通訊到太空科技,而熟稔資通訊整合的台灣,正是這波開放浪潮下最大的潛在受益者。但我們該如何快速整合軟硬體人才,突顯在開放架構裡的獨特性與競爭性,從純製造,升級為規格定義者主導戰局,建立在AI時代的台灣護城河,成為所有相關產業的領導者,必答的問題。 

AI 即將帶來的變革,全球都感受到了,且每間企業都在蓄勢待發。在這場新的商業賽局裡,台灣憑著過去的累積,在這場賽事中已經取得先機位置,我們不只人才是世界寶庫,整個台灣就是寶山! 

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