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專欄】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當 AI 更懂你之後
這次回西雅圖微軟總部,與同行的台灣企業與矽谷創投,談到接下來 AI 技術及應用可能的發展,我們大致可將生成式 AI 落地分成幾類:目前眾所周知的知識萃取型、發展中的代理人平台、新推出如 OpenAI o1 的邏輯思考型、以及更懂你情緒的感知陪伴型。
技術上來說,這些模型是有迭代關係的,但依需求產生了不同的應用形式。
以最新思考型的大語言模型舉例,已實現的第一段是,告訴你已經知道的事,協助人們縮短知織萃取時間;第二段是你想不到、但可理解的事情,促使人類跨領域知識疊加以產生新應用,例如金融+零售;最後則是進入你不知道、且超過人類理解範圍的智識領域,AI 將擁有極強的推理及思考能力,有機會將人類知識推向另一個境界。
另方面,透過「語音」與 AI 的互動,也將在人機協作上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語音是人類最簡單自然的溝通管道,也是最能夠表達情緒的介面,這將帶動所有穿戴裝置再發展。
語音目前已有的商業應用繁多,例如在多人會議裡,AI 能理性聆聽並做摘要、引導討論、去異求同找到共識,最後提供行動方案;或是成為你的個人助理,隨時對 AI 口述靈感並摘要內容或進行討論,這有可能會是未來的殺手級應用之一。
但這些應用都還沒進入到情緒型 AI 範疇;近期有全球金融業者在客服中心及理財顧問領域導入 AI 教練,隨時觀察人員與客戶的對談,不時提醒同仁客戶目前情緒進行安撫,或適時推銷新產品銷售方案。
由於情緒型 AI 已經能夠辨別語言情緒,「主動」作為人類及資料的橋樑,提供精準且即時的意見,讓人類做出相對適切的判斷,讓相關應用躍居主流位置。
若推及個人化應用,語言模型就像是海綿一樣,它將愈來愈懂你、甚至依你的情緒給予回饋,它更能隨時隨地陪伴你、從不喊累。許多人擔心,情感的本質來自依賴,當人類情感上愈來愈仰賴 AI,是否會如電影《雲端情人》般產生情感混淆?
這需要「負責任的 AI」框架由政府與科技業者協作,從最底層的法規遵循與框架治理,到對使用者流程與介面的把關,透過層層管理,實現六大準則來讓現行的應用不致走偏。
然而,科技應用一體二面,如火藥的發明是為了讓工人能更安全有效率的鑿山闢路,卻也成為戰爭的武器,善惡存乎一心,讓我們一起為良善的未來而努力!
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