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主内容

提升成效,就從改變心態開始

WorkLab 透過與 Nike 菁英選手教練 Ryan Flaherty 的對談,探討 LeBron James 和 Serena Williams 等運動員採用的心理技巧將如何協助提升個人心理素質。

插圖作者:Jordan Andrew Carter

Microsoft 執行長 Satya Nadella 一手打造了致力於追求「成長思維模式 (Growth Mindset)」的企業文化。他表示,唯有員工能持續學習新知,而非一味認定自己擅長某些領域,對其他層面一竅不通 (也就是抱持「固定思維模式 (Fixed Mindset) 」,企業才有機會成長茁壯。他也進一步解釋,只要樹立重視好奇心 (而非先天長才) 的企業文化,就可憑藉「無所不學」的精神,實現超越「無所不知」的成就。

隨著 COVID-19 疫情徹底顛覆傳統職場概念,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也更勝以往。在去年夏天舉辦的 Microsoft「嶄新未來工作型態」(The New Future of Work) 討論會中,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相較於對遠端工作抱持成長思維模式 (「我可以越來越上手」) 的員工,固定思維模式 (「我不擅長遠端工作」) 者往往背負更多負面情緒,所觀察到的生產力也較為低落。

雖然在協助組織提倡成長思維模式方面,已有眾多研究成果 (包括鼓吹學習精神,並培養允許實驗失敗的環境),但協助個人改變自身心態的秘訣仍舊相當少見。

事實上,除了職場,還有另一個領域也格外重視個人心態,也就是在運動場上。頂尖的籃球或網球選手不僅要具備傑出的體能,還需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如何讓自己抱持成長思維模式?只要採取菁英運動員的思維模式就對了


為了向運動員取經,了解他們如何保持正向,WorkLab 決定向 Nike 的資深成效總監請教箇中秘訣。Flaherty 曾花費 15 年的時間與全球頂尖運動員及資料導向的神經科學家合作,以找出溫布敦網球賽冠軍和 NBA 頂尖球員運用心態來充分發揮體能的證據。

具備美國猶他州立大學人體動作科學學士學位的 Flaherty 表示:「我們可以採用訓練體能的方式來訓練大腦。」

在排程和例行工作因疫情而窒礙難行之下,如何讓自己抱持成長思維模式?只要採取菁英運動員的思維模式就對了。

秘訣 1:找出人生目標。

Flaherty 逢客戶就問:「你有可以激發自己鬥志的象徵物嗎?」他經常透過背號「68」來激發深刻的目標感,藉此造就各種出色表現。這裡的背號 68 是指捷克裔冰上曲棍球傳奇選手 Jaromír Jágr,他在長達數十年的 NHL 生涯中,背號一直都是「68」。Flaherty 進一步解釋,在 1998 年冬季奧運會上,不被看好的捷克國家冰上曲棍球代表隊一路打進決賽,並準備與俄羅斯國家代表隊爭奪金牌,當時,Jágr 在隊友面前表示,他至今為止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迎接這一刻:Jágr 的祖父為反共人士,不幸在 1968 年死於蘇聯勞改營中。Flaherty 提到,Jágr 的父親曾告訴他:「你應該選擇背號 68,因為這樣一來,每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時,這個背號就能提醒你自己來自何處,又是靠著哪些人的犧牲才有機會站在這裡。」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有如此激動人心的故事或遠大志向可砥礪自己,但我們依舊能挖掘出屬於個人的生命意義。Flaherty 表示:「重點不在於外部因素,例如:您的工作、個人薪資,或是駕駛的名車。」舉例來說,Flaherty 的雙親都因癌症過世,為了兩歲大的兒子,他下定決心保持身體健康。這個心態會改變您對事物的看法,讓您充滿熱情,克服眼前的重重難關。Flaherty 認為:「這會讓您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做…?」如同一盞明燈,指引前行的方向。

Nike 教練 Ryan Flaherty 鑽研菁英運動員的心態已有十多年之久。
插圖作者:Jordan Andrew Carter

秘訣 2:著重於過程,而非結果。

最成功的運動員,往往不會過度在意自己於後續大型比賽的表現,畢竟,比賽尚未到來,一切並不在他們的掌控中。這些運動員反而會著重在日常訓練步驟上,以便於重要時刻做好準備。Flaherty 經常能激勵速度最快的運動員超越個人極限,因此有「速度專家」的美稱。他表示:「全球最頂尖的運動員都著重於過程。而一切成果和結果,都需以萬全的準備為基礎。」

正因如此,西雅圖職業美式足球隊 Seahawks 的超級明星四分衛 Russell Wilson 從不讓充滿不確定性的下一場週日轉播賽事 (或是四年一次且價值 $1.4 億美元的合約壓力) 影響自己的心情。他會自週一開始,每天循序漸進朝著個人目標邁進。Flaherty 曾與 Wilson 密切合作多年,他表示:「Wilson 會在前一天晚上親手寫下詳盡的訓練時間表,以 15 到 30 分鐘為單位,仔細規劃從起床到就寢為止的時間,並列出為週日做好萬全準備的所有必備項目。只要照表操課,就能專心著重於當下的過程。」

疫情不僅打亂了眾人的時間感,更迫使許多人必須改採遠端工作模式,此時,若能提筆寫下每日工作將有助於減輕壓力,並拿回主導權。請不要單純記錄虛擬會議的時間,或是緊接而來的期限:排定休息、散步,或打電話問候父母等行程,皆可降低失去習以為常的模式所衍生的不安。Flaherty 也提到:「著重於過程有助於減輕憂慮。」

秘訣 3:與自己對話。

表現優異者通常都會備妥一個指令 (可以是詞語或口號),以協助自己面對失誤或克服沮喪。Flaherty 表示:「成功人士會與自己對話,其他人只會聽從自己。」而他個人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站穩腳步。」這可提醒他腳踏實地並專注於眼前,同時避免停留在過去,甚或煩惱未來。


「與自己對話的用意,不只是擺脫失望而已,還要徹底消除恐懼和自我懷疑。」


與自己對話的用意,不只是擺脫失望而已,還要徹底消除恐懼和自我懷疑,以防這些負面情緒趁隙入侵意志不堅的腦海中。Flaherty 表示:「無論您是否會與大腦對話,大腦都會對您發號司令。」謀求生存、偵測威脅和回應恐懼,皆為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大腦所發出的訊息,不見得會鼓舞人心。事實上,我們經常會嚴以待己 (並寬以待人),並準確點出自己不可能做到或不打算嘗試的事物。因此,Flaherty 認為:「與自己對話的重點,在於仿效好友的口吻來與自己交談。」

就這樣跟疫情期間增加的體重妥協嗎?立志推動卻持續擱置的長期專案該怎麼辦?他表示:「此時,好友可能會說:『我懂你的心情,不要在意他人看法。你還是很棒的。』」如此一來,您就能在得到情感支持下取得進展。Flaherty 表示:「此舉可協助我們更加善待自己。」

秘訣 4:想像成功和失敗的情境。

剛才,您已完成內心的鼓舞對話,而現在,Flaherty 則要求您想像所有可能發生的失誤。這兩個技巧雖然看似矛盾,或至少違背直覺,卻有助於消除擔憂並建立信心。他表示:「我會告訴我的選手:『請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並練習防禦性悲觀。」

Flaherty 和紐約 Giants 無敵跑衛 Saquon Barkley 的合作經驗,就是很好的例子。Flaherty 回想他首次詢問 Barkley 是否曾進行視覺化練習的情境,對方回答:當然有,每天晚上,他都會想像隊形完美展開、隊友的防守線形成銅牆鐵壁、成功突破對手防線,然後進行百碼衝刺並順利達陣的情境。隨後,Flaherty 詢問 Barkley:「在選手生涯中,這個情況發生過幾次?」對方回答:「也許從未發生過。」因此,Flaherty 要求他反其道而行:想像比賽期間的各種失誤,這樣一來,在真正發生失誤時,才不會手足無措。Flaherty 表示:「屆時,就能自然做出反應,因為一切早已在腦海中演練過。」


「未來的工作正面臨種種不確定性,此時,能針對最令人擔憂的情境進行沙盤演練,並從中汲取心得,將有助於減輕憂慮。」


未來的工作正面臨種種不確定性 (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商業模式下停工和復原),此時,若能針對最令人擔憂的情境進行沙盤演練,並從中汲取心得,將有助於減輕憂慮。無論您是否因面對鏡頭進行簡報而感到不安,或是憂心所屬產業將發生動盪,Flaherty 認為:「只要試想如果發生上述情況,您會如何因應,勢必會發現不僅沒有大礙、毫髮無傷,您所在意的一切也沒有消失不見。」

秘訣 5:展現意志力。

全球頂尖運動員的最大共通點,在於擁有非凡的意志力。此一概念是從心理學家 Angela Duckworth 開始普及化,她也定期擔任 Flaherty 個人播客 Trained 的座上賓。她於個人著作《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中提到:恆毅力 (而非天生的才能) 為實現出色成果的重要關鍵。Flaherty 表示:「頂尖運動員都具備高度的意志力。而意志力越高的人,越有可能在生活中的各個層面獲致成功。」

如同其他所有習慣一樣,Flaherty 認為意志力也可進行訓練、培養和提升。訣竅在於建立易於管理的目標,並訂定明確且位於能力所及範圍的終點。舉例來說,有兩名員工想要將冥想整合至例行工作中,藉此減輕在家工作的壓力。其中一人決定先試行 3 週,另一人則決定貫徹一整年。如果兩人都在 3 週後停止冥想,儘管雙方的實際冥想時數毫無差異,卻只有前者能提升個人意志力。尤其在目前艱困的時局下,Flaherty 認為:「大家應避免設定過度崇高且長期的生活型態改變。」若要培養意志力,請從短期且有時限的目標開始下手。

他表示:「請從小處著手,無論進行任何事,都要貫徹有始有終的理念。」